预防马铃薯开裂的原因是什么?
1、让我们谈谈土豆裂开的原因。首先是马铃薯品种问题。一些早熟品种块茎膨大和表皮迅速,块茎表面会出现裂纹。有些晚熟品种过早种植,覆盖也会使块茎开裂。还有土壤和肥力的影响。若为砂土,含石量高,砂石块大,膨胀时会形成裂缝。有机肥用量不足,化肥用量不均,还会出现裂缝。
2、注意马铃薯品种自身原因 块茎开裂是由块茎快速生长引起的,不同品种的开裂敏感性不同。一些早熟和超早熟品种,其块茎膨大迅速,皮薄。在一些不利的气候栽培条件下,块茎的内细胞分裂迅速,膨胀迅速,而外细胞分裂缓慢,导致块茎表面出现裂纹甚至深裂。
3、主要就是水分供给不均匀导致的,因此,在马铃薯的生长时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土壤的水分情况。马铃薯出现开裂和它的品种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马铃薯的品种不是太好的话,那么在后期生长的时候,也会让马铃薯出现开裂的情况。所以说,在种植马铃薯的时候,最好选择优质一些的品种来进行种植。
马铃薯地下害虫多,该怎么防治?
1、土生土长的马铃薯在地下害虫叮咬马铃薯块茎后往往会形成孔洞,不仅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也为病原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容易导致马铃薯腐烂。马铃薯的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蛴螬、蛲虫和地老虎,它们会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危害。
2、同时,种植户也需要在秋耕时可把为害马铃薯的地下害虫翻到地表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普力克、病毒A、乐斯本、敌百虫等。第一,播种前的预防。可以用1%的敌百虫粉,加上10公斤细土拌匀,制作成毒土,土豆播种前,顺着垄撒在地沟里,毒杀地下害虫。第二,幼苗期的防治。
3、地老虎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下害虫,危害多种作物。常用的防治药剂有: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5%溴氰菊酯等等,对防治1~3龄的幼虫非常有效。对3龄以上的幼虫或长虫,可在黄昏是用糖醋酒加水10倍+90%敌百虫1份调匀后,在田间诱杀。
4、马铃薯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地老虎和蜗牛等。防治蛴螬:一是药剂拌种、包衣或撒施;二是杀灭成虫(金龟子);三是作物生长中期灌药水;四是撒颗粒剂或毒土防治。常用农药主要有涕灭威(涕灭克、神农丹)、呋喃丹、甲拌磷(3911)、辛拌磷(812)、甲基异柳磷,注意不要使用相关的禁限农药。
5、地下害虫防治,关键在于创造不利于其生存的环境。秋季深翻、深耙,破坏其越冬环境,利用自然条件消灭部分虫体。通过清洁田园,减少虫卵和幼虫数量,切断虫害的繁殖途径。针对成虫的特性,设置诱杀设备,吸引并消灭它们。多管齐下,从源头减少害虫数量,实现有效防治。
6、使用毒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30%佳植微囊悬浮剂50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洒于播种沟内,注意兑药前先将药剂在瓶中充分摇匀,采用二次稀释法充分稀释;或每亩用1%敌百虫粉剂3~4千克,加细土10千克掺匀,或用3%米乐尔颗粒剂,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虫。
马铃薯是从哪儿引进来的。
1、马铃薯据说是从东南亚引进来的。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万历年间(1573至1619年)传入我国。马铃薯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按当地气候特点选用丰产、抗病、品质优、食味好的早熟或中早熟土豆品种。外销的鲜食品种要薯形外观好,芽眼浅、薯皮光滑。
2、土豆(马铃薯)原产于美洲大陆,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16世纪下半叶,随着地理大发现由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回欧洲并扩散到欧洲以外地区。大约在16世纪至19世纪时已分别由西北和华南通过多途径传入中国。所以土豆的传来跟日本人无关,更加与“害”无关。
3、玉米、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明代中叶引入我国。茄子:原产于印度、泰国,我国晋代即有引入记载。菠菜:唐代贞观21年(647年)由尼波罗国(即尼泊尔)传入我国。西红柿:原产于美洲,18世纪初传入我国。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
4、土豆,也就是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距今已经有了7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印第安人对其进行了长期的驯化和人工栽培,在加工食用上作出了具体的贡献。
5、最后就是人们熟知的“洋”字辈了,是明清时期,从美洲引进的一些作物,像洋芋、洋白菜、洋葱等等。
6、一般来说,很多人都遵循老一代农史学家万国鼎认为‘康熙《松溪县志》食货中的马铃薯是最早传入东南沿海’的证明,但我认为,实际这是盛产亚热带的黄独的别名。而真正作为我国供应马铃薯的时间和源头应该是明清时期的京畿地区。
喀尔巴阡山脉生态
1、喀尔巴阡山脉尤其在东南部,受到第四纪气候凉爽影响较小,拥有众多独特的植物种类。东部的森林保护工作尤为出色,这里生活着熊、狼、山猫、鹿和野猪等多种野生动物。在塔特拉山脉的最高峰,岩羚羊和旱獭也得以繁衍生息,展示了喀尔巴阡山脉的生态和谐与多样性。
2、有“大自然宫殿”之称的是喀尔巴阡山脉。喀尔巴阡山脉位于欧洲中部,呈半环形。这里自然风光极为壮丽,峰峦起伏、峡谷幽深,有形态各异的山峰,或雄伟挺拔,或奇特嶙峋,构成了如梦幻般的天际线。
3、喀尔巴阡山脉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著称。茂密的森林覆盖着山地,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广阔的栖息地。此外,山脉内部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包括煤炭、铜、铅和锌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喀尔巴阡山脉不仅仅是一条自然景观带,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4、喀尔巴阡山脉的气候具有显著的过渡性,介于西欧海洋性和东欧大陆性气候之间。冬季的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2到5度,而夏季平均气温则在17到20度之间。
5、位于欧洲东部的喀尔巴阡山脉,是一个拥有丰富生态多样性的自然奇观。这片山脉的原始山毛榉林,由10个相连的跨国遗产构成,绵延185公里,横跨乌克兰的拉希夫山脉和Chornohirskyi地区,直至斯洛伐克的Bukovské Vrchy和Vihorlat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