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是怎样的?
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盘山模式”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总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认可和高度重视下,“盘山模式”作为全国首推稻田渔业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 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盘山模式”在中国北方水稻主产区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130多万亩。
稻蟹共生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进行扣蟹养殖,是一种独特的生态农业实践。这种方式有助于改善水质,通过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为幼蟹提供了理想的脱壳和隐蔽环境。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扣蟹塘能够降低水温,促进扣蟹频繁脱壳,从而形成体格健壮、体型均匀的成蟹。
稻蟹共生种养的模式就是让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种养的模式就是让稻养蟹、蟹养稻。在稻蟹共生种养的环境内,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辽宁省盘山县将水稻、蔬菜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组成“稻、蟹、菜”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采取“大垄双行,早放精养”新技术,不仅水稻增产、增效,品质提高,而且稻田中的河蟹可生长成大规格优质蟹,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养蟹稻田比不养蟹稻田效益增加1089元/亩。
今年天津市稻渔混合种养面积达到50万亩,每亩稻田河蟹平均产量可达到15公斤左右,将成为富有天津特色的产业振兴示范模式。
稻田养蟹想要做到一田双丰收,需要注意些什么?
1、调节水质:养螃蟹的时候,田里的水要经常换。换水的时间最好在田水和河水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每隔半个月,需要把生石灰泼洒到稻田里,以调节水质。 收获:螃蟹通常在9月份就可以进行捕捉了。捕捉完螃蟹以后,可以直接卖出去或者留种用。用于留种的螃蟹,捕捞以后马上放到暂养池里饲养。
2、田埂要求牢固,不垮塌,宽5米以上。稻田面积可大可小,10亩左右为宜。在沿田埂内侧2-3米远挖环沟,宽1-2米,深0米,坡度为1:2。视田块大小挖“十”或“井”字厢沟,厢沟与外环沟相连,厢面种稻,沟内养蟹。在田的一端修建深5米、占田面积5%的暂养池。
3、蟹种放养时间应根据稻田插秧前进行农药封闭灭草时间而定,如不用农药封闭灭草,可以在早春放养。每公顷稻田可放养规格为100只/千克的蟹种75~150千克,也可放养规格为150只/千克的蟹种60~120千克。2.饵料投喂:饲料是养蟹的物质基础。
4、稻田养蟹需要掌握合理的养殖密度,以避免蟹之间的争斗和食物资源短缺。通常情况下,每亩稻田可投放蟹苗约500-800只。同时,还需注意蟹的饵料的搭配和投放量,以保证其营养均衡。为了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可适当在田间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茭白等。
养蟹的稻田该如何选择呢?
稻田养蟹准备养蟹的稻田,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好的单季稻田,前茬作物一经收割离田,要及时搞好规划和整修。开沟作畦: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稻田四周离田埂5~2米外开挖一条围沟,围沟中间每隔5米挖畦沟与围沟通连,沟宽0.5米,深0.6米。
稻田选择与工程设施:稻田面积应在0.7至3公顷之间,黏土为佳,确保水源充足、无污染,选择早熟或中熟稻田。田埂加高至0.8至1米,埂面宽3至5米,以钙塑板加毛竹固定埂面。在田内开“田”字形小块,沟宽0.8至2米,深0.6米,种植水葫芦、浮萍等,挖蟹溜,其水深0.8米。
稻田养殖河蟹分为培育蟹种和养成蟹两种方式,具有减少除草、除虫、农田中耕用工和保肥施肥的作用,实现稻蟹双丰收。生态养殖方式,环境友好。稻田选择与工程设施:稻田面积一般在5-10亩,土质以黏土为佳,水源充足,无污染,选择无旱涝危害的早熟或中熟稻田。
稻田的选择 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为黏土、保水性能较好的田块,面积以3-4亩为宜。稻田养蟹蟹沟的开挖可参照稻田养鱼,沟宽5-2m,沟深lm,呈”田“字形。
稻田选择:选择适合养殖螃蟹的稻田,通常选用水质清澈、有丰富水源和水草的稻田。塘堤建设:修筑稻田边缘的塘堤,确保稻田内外的水流分隔开来,以防止螃蟹逃逸。水位调节:根据螃蟹的喜好和需求,调节稻田的水位。通常在收割稻谷后,降低水位,留出足够的水深供螃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