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对种植地的生态效益(西瓜种植经济效益)

  • 时间:2024-08-13
  • 浏览量:71次

大棚种植西瓜不换地行吗

大棚种植西瓜需要换地。这属于轮作,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合理的轮作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用传统的西瓜种植方法,在种植一年后,原来的土地就不能再继续种植西瓜了,后来使用的嫁接技术也只能连续种植三年。

大棚种植西瓜需要换地。这属于轮作,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合理的轮作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大棚西瓜主要技术要求 1 大棚西瓜品种选择 适合早春大棚栽培的西瓜品种,要求既早熟、优质、又具备易生果、抗病、高产、适合市场需要等特点。

整地施肥。大棚早熟西瓜一般栽培密度较大,因此要求精细整地。如果是利用冬闲大棚,应在冬前深耕25厘米,进行冻袋,使土壤疏松。将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再翻入土中,整平后开沟集中施肥和作畦。在整地时,应将前茬作物根系拣出棚外。

所以同一块地不能长期种植西瓜,还要更换着种植其他植物与西瓜交换种植。也可以采用大棚西瓜,水稻轮作高效生产模式,利用水旱轮作减轻病害,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原理。以减轻大棚西瓜的连作障碍。减轻了大棚西瓜病害发生。长期在同一块地上种植西瓜。

不换的话,去年被西瓜引来的害虫,细菌,病毒,真菌就等着跑来灭你的西瓜呢。。这就是轮作的意义啊。

西瓜的种植技术是什么意思

西瓜的种植技术是指在进行种植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采掘适宜的土地,施肥、防虫、灌溉等环节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西瓜的质量和产量。在西瓜的种植技术中,需要注意选取适宜的品种、选择合适的土地和环境,进行适当的轮种和肥料施用,还需要定期进行田间管理,确保西瓜的健康生长。

西瓜是一种夏天常见的水果,那么西瓜要怎么种植呢?之后要怎么管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西瓜的种植技术 西瓜应种植在松软、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深耕时应施加腐熟的基肥。播种前,种子应在温水中浸泡约20分钟。种子播种后,温度应保持在30-35℃左右。管理期间要及时浇水,苗期要少浇水,杂草要及时清理。

种植西瓜的技术从催芽、育苗、适时播种等方面着手,种植西瓜的方法有缓苗期管理、伸蔓期管理等。种植西瓜的技术 催芽:催芽时,要保证催芽的温度在30℃左右。使用浸湿的布料包好已经处理完毕的有籽西瓜种子。对催芽过程进行观察,确定胚芽的长度达到0.5cm时就可以播种。

双大棚西瓜高效栽培经验,需要了解哪些?

控制适宜的温湿度。出苗后,棚内白天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30℃,夜间温度保持在15-18℃之间,昼夜温差保持在10℃以上。通过通风等方式调节棚内空气湿度,保持西瓜茎叶生长期的空气湿度在60%左右,开花期和授粉期湿度控制在70%~75%。 了解西瓜双膜栽培的优势。

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30℃,夜间15-18℃,昼夜温差保持在10℃以上空气湿度 通过通风调节棚内空气湿度。西瓜茎叶生长期的空气湿度为60%左右,开花期和授粉期为70%~75%。西瓜双膜栽培是近年来迅速推广的一种高效益、早成熟的栽培方式。

施肥和浇水。丛集期每亩可施用腐熟饼肥50公斤,磷酸二铵30公斤。甜瓜第一次收获后,可在浇水的情况下施用50-80公斤碳酸氢铵。当瓜长到鸡蛋大小时,应增加浇水量。修剪树叶和藤蔓。一般可采用“一主三辅”,即一主向棚内斜生,三辅向棚外斜生。当侧枝长10厘米时,应取消早期修剪。

移栽种植:在三层地膜覆盖条件下,大棚栽培西瓜比拱棚双层地膜早10天左右。温室种植密度一般大于拱形大棚双层覆盖,需要更仔细的修剪。支架种植密度比地面匍匐栽培密度大。不宜在温室内种植过密,尤其是春季雨水多、光线弱的地区。

马头铺镇农业建设

1、马头铺镇在农业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注重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中,西瓜种植和奶牛养殖作为核心,被确立为该镇农业的主导产业。到2003年底,这里的西瓜种植面积拓展至2100亩,形成了以北齐同、东田、北双晶为代表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养殖规模达到了千头,显示出强大的增长动力。

2、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新乐市以“富民强市、建设中等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愿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实施“项目强市、工业立市、农业富民、商贸活市”四大核心战略,推动经济稳健增长。

3、马头山镇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毛竹、茶叶、苗木等特色高效农业和小水电开发和面包产业,全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0.88亿元,同比增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