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护土地资源的两个基本国策是什么?
“保护环境”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两项基本国策。中国1978年的《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把“保护环境”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中国的两项基本国策。
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上述规定,我国现阶段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保护环境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土地资源的珍贵性 土地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土地资源尤为珍贵。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多地少,特别是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少、耕地总体质量差、耕地退化严重、耕地后 备资源匮乏是我国耕地资源的显著特点。人增地减的趋势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 大问题的严峻挑战。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加强农业什么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1、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要推进城乡及垦区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完善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和岸线开发管控措施。要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2、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
3、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要抓好4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利用,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开展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防控外来物种入侵。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4、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坚持抓乡促村,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等。
5、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城镇开发边界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实施“两平衡一冻结”制度,执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稳妥推进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年度进出平衡,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上级将冻结同等数量的补充耕地指标。
6、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环境保护法法规有哪些?
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旨在控制和减少环境噪声污染,保障公民的安静生活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针对放射性污染,规定了防治措施和监管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以预防和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环保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级环保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以及公民、企业、政府等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与义务。此法旨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环保法律法规有:环境保护方面: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资源保护方面: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煤炭管理法。
4、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这些法规针对不同环境要素,规定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和治理要求。此外,还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发展规划等。
5、环境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几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是中国环保工作的基石,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提供了法律依据。此法强调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与义务。
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边境保护政策。关税和非关税政策以及动植物的进出口安全检疫,如进口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2)“黄箱”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对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干预政策以及对农业投入品或要素的补贴政策,包括保证价格(目标价格)、最低保护价格、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农产品营销贷款补贴等。(3)“绿箱”政策。
2、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旨在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内容包括: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并逐年增加。**这样的政策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符合WTO规则,不反对合理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
3、\x0d\x0a调整农业支持保护结构,重点加大对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大基础性、公益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储备。二是完善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提高国家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使用效率。
生态农业国家扶持政策有哪些?
鼓励发展食草动物养殖。对常年存栏牛30头以上、羊60头以上、兔400只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1万元。鼓励农户利用林地、果园、茶园等放养生态家禽。对常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万元。鼓励发展蜜蜂养殖。对新增养殖存栏20箱以上,每箱补助100元。
生态农业国家扶持政策有哪些:引导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 包括生态补偿、绿色补贴政策、项目基金扶持、减税、免税、贴息、政府补助等多种经济支撑手段。支持生态产业的发展,使其综合竞争能力增强。
种粮直补政策:中央财政持续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023年安排的补贴资金为140.5亿元。 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继续推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2023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达1071亿元。 良种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安排205亿元用于农作物良种补贴。
国家惠农政策有以下几点:政策补贴和资金支持 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农业领域的补贴和资金扶持政策。包括对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补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业科技创新支持等。这些政策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国家扶持的农业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绿色生态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会扶持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如,灌溉设施的改善、农村电网的升级、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