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重金属超标处罚(有机农业重金属超标处罚标准)

  • 时间:2024-06-26
  • 浏览量:93次

农作物污染

农产品污染类型主要包括化肥污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激素污染、农药残留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种植生态环境污染、病虫害农产品污染、没经过消毒处理的农家肥所生产农副产品的二次污染、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化学添加剂污染、化学保鲜剂污染等。

生长环境的污染。①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来源于农作物生长地周围空间,主要是工业生产、能源燃烧、交通运输过程排放的废气污染,以及化肥、农药等其他污染。在城郊,SOHF、ClO3等,以及含有Pb、Cd、As化合物的烟气和粉尘对农作物的生产和产品造成污染。②土壤污染。

化肥 植物生长需要肥料,其中氮肥、磷肥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污染环境的两类。

农作物污染是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污染的必然后果。据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的全省农药污染调查,河南全省农作物与畜、禽、鱼产品中,六六六检出率84%~100%。其超标率在粮食作物中为0~3%,蔬菜中为0~25%,植物油类中达15%~50%,肉蛋奶中达0~48%。

耕地污染的重要原因?

其次,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 另外,自然背景值高是一些区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属超标的原因。

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等,导致其周边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垃圾主要有残留农膜和农作物秸秆。塑料地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农户随意堆放或倾倒于河道两侧,不仅占去了大片耕地,也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危害到农村生态安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力度不够。

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如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分别由汞污染和镉污染所引起。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射频污染 射频电磁辐射(发射频率为3千赫至3×10?5兆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现代生产方式中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依赖是我国污染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生产过分依赖化肥和农药,忽视了自然生态的运行规律,因而不仅打破了自然界的生物链,还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在乡的老弱幼不能有效运用有机肥。

当前我国耕地资源面临哪些问题

当前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有耕地的位置固定。耕地的位置固定、耕地面积有限、供给的稀缺性、变更使用方向困难等等。耕地的位置固定 耕地的不能移动性,导致其位置的局限性、地域性,也导致不同位置耕地地力不均。

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耕地数量减少: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同时,一些耕地由于过度开垦、污染等原因,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耕地质量下降:一些耕地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耕地流失问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投机者的违法用地和隐形抛荒现象;二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导致耕地污染和退化。政府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大力度打击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行为。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人口迁移,加剧土地抛荒。科技进步带来的双刃剑效应提醒人们科学合理使用技术,防止负面效应。

我国耕地保护与利用正面临众多挑战。其中,耕地质量整体偏低,中低等级耕地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耕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下降,南方红黄壤酸化,北方土壤出现干旱和盐渍化现象,障碍性退化耕地面积占比达到40%。

总量多:我国耕地面积广阔,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人均占有量少:尽管耕地总量较大,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 优质的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质量普遍较低。 耕地后备资源少:可用于开垦为耕地的土地资源有限,耕地后备潜力不足。

耕地土壤污染也是我国耕地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排放的污水、农田中农药和农膜的过量使用,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中高含量环境激素的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当使用。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受农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达到36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