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的构...
1、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紧密相连,强调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与社会参与的多方面合作机制。通过明确责任、强化支持、加强监督,确保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国务院有关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能,从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保护环渤海、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支持和指导。制定和完善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3、财税体制改革: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功能区建设,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循环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财政困难县转移支付力度。
4、按照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要求,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一)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高效、生态、创新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5、整合区域科技资源,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机构为依托,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是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生态谷”、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园区,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重点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
6、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共同关注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根据国务院国函[2009]138号文件的批复,现正式发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并附带相关通知事项。
黄河注入渤海,形成黄河三角洲,会有什么利与弊出现?
1、但终究“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黄河入渤有很多裨益却也有很多不利之处,最大的不利之处就在于交通方面。由于黄河三角洲每年都在不断向外推进,并不稳定,在河口周围海域形成大量淤积。所以长久以来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营始终都难以发展成港口城市,其港口规模非常小,在山东也非常不起眼。
2、黄河的注入对渤海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渤海地区沉积,形成了广阔的黄河三角洲。这一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其次,黄河的水量变化对渤海的水位和盐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黄河水量充沛的年份,渤海的水位可能会上升,盐度则可能会下降。
3、渤海,中国的内海,位于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与黄海相邻。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了肥沃的黄河三角洲,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黄河对渤海的水位和盐度产生影响。丰水期,黄河水量增加,可能导致渤海水位上升,盐度降低。 黄河与渤海的相互作用还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
4、黄河季节性断流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缺乏足够的泥沙沉积与水量输入,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浸,土壤盐碱化速度加快,生物种群多样化的优势将丧失殆尽。总之,黄河断流使黄河下流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趋向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黄河三角洲为什么会土壤盐碱化严重,农业生产条件差?
1、主要是受黄河的一些特定条件导致的,黄河水量不丰富,含沙量大。
2、黄河三角洲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涝冬旱,地势低平,雨季排水不畅,易引起土地盐碱化,由于本区盐渍土面积大,盐渍重,盐土占土壤资源面积的一半以上,有80%以上是盐渍土壤,而且土壤发育很不稳定,给开发利用和长远规划造成困难。
3、黄河三角洲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长期过度开垦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地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超出了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此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也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之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向上升华,形成了盐碱地。
4、为什么黄河三角洲形形成了我省人口最稀少的地区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但人口稀少,是山东省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其原因是土壤盐碱化严重,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5、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土壤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土壤类型:黄河三角洲的土壤类型以盐碱土为主,这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长江三角洲的土壤类型则是水稻土,受益于该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水稻生长。
6、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黄河三角洲盐碱化的原因是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盛行区,多年平均气温17~16℃,降水量530~630mm,蒸发量1750~2430mm,大气蒸发可使土壤水分汽化,促使地下水补给土壤水,成为土壤水盐向上运动的动力条件。
全国仅4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怎么建?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标准包括“四看”:建设定位准确、基础扎实、创新资源集聚与地方政府支撑程度。示范区建设流程分为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提出申请与科技部实地考察、论证并上报国务院审批。管理流程包括纳入国家序列、建立发展年度报告、管理统计与评估考核制度。
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1998年由科技部立项,主要是在全国不同的生态区域布点,以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为目标,以农业的高新技术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大部分由地方政府投资兴建,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是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来展开的。
市场性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进行定位,明确功能、类型、特点及其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产 品,追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整体最佳效益。特色性原则:在发展定位、经营方式和景观创造上均应突出特色,增强“生命力”和吸引力。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型观光农业特色明显。